本期嘉宾:小茶
所属行业:职业培训
客户介绍:老鲍对话标杆客户第534期,邀请了前硅谷科技大厂打工人,现创业者;10年职场博主——小茶老师
本期聊天围绕“破解职场内卷困局:主业与副业的长期主义之道”主题展开,我们精选了部分直播中的对话内容,欢迎你一起走进这次特别的对话,一起来享受吧!
节目主播:
小鹅通创始人CEO——老鲍
从简历服务到求职陪跑
老鲍:请小茶老师跟我们做个自我介绍,包括小茶和Frank。
小茶:这个账号是我们念书时就开始做的副业,到今年已经11年了。Frank是我男朋友,现在已经是老公了,但是台前主要以我为主。小茶和Frank包括茶蛋的业务,主要是茶简历、蛋文书,现在也涉及OBO求职及海外留学、求职相关内容。
我们两个主业都在硅谷科技公司工作,现在我已经离职一两年,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业务聚焦出海行业。这个副业账号,它一直都是我们的信息输出口。之所以这么多人持续地关注我们,也是因为我在这里分享了很多自己真实的职业演变。所以我对这个账号的定义就是非典型职场博主,而我既是创业者,也曾是认真工作的打工人。
老鲍:跟小鹅通的起步时间差不多,都是2015年左右,到现在也有十年了。你的30万粉丝主要是在哪个平台积累的?
小茶:我们的粉丝主要集中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,现在也开始做小红书。私域流量方面,在微信生态里的用户比较多,所以我们很早就把内容放到了小鹅通上。
老鲍:那能不能分享一下,你最初是什么契机开始做职场内容分享的?也想听听你从起步、积累粉丝,到推出付费产品,这一系列过程大概经历了哪些阶段?
小茶:我们最开始只做简历修改服务,当时我想做这件事,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去实习的时候,把简历做成了花花绿绿的PPT形式,当时的负责人只是纯粹好奇才招我去做实习生。入职后,他告诉我简历的正确做法,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做。我是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,我询问身边的同学,发现大家都对简历规范一无所知。
这让我萌生了帮人改简历的想法。我当时的男朋友(现在的老公Frank)在香港念新闻研究生,他身边有不少外媒的编辑,我们的中英文表达能力都很扎实,我们就开始去做简历修改服务。
后来,随着自身职场以及身边朋友的职场经历的发展,我们有更多职场话题可以跟大家分享,于是顺着简历服务延伸出付费产品。最初的讲座很简单,在微信群里用文字、PPT截图加语音的形式开展,一个人收费10到15元,经常一个群拉满,有时候还拉两个群,需要两个账号同时发送这些语音,大家反馈都很好。
后来我们的服务变得丰富,为了更好地交付内容,我们选择了小鹅通平台。我们从未做过战略规划,也不会追热门,都是我们自己的职场发展的思考,比如去年火爆的跨境电商产品,就源于我在硅谷科技公司的工作经历,我曾和国内头部出海品牌合作,还亲自运营过跨境电商品牌。
我们准备跨境电商产品的时候,每场都邀请能够把这个话题讲清楚的人来讲。大家给了我们最高的评价,也是我最喜欢的评价,他们说我们在割韭菜的年代种花,这是对我们的认可。这就是我们从简历修改逐步走向职场培训的过程。
老鲍:只要有新技术出现,就一定会出现第一波的培训。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小鹅通的客户,能把这件事做成长期的事业。
说到主业和副业,有人疑问主业都做不好,哪有时间搞副业。之前有位老师给出答案:如果副业和主业相关,能互相滋养,还可能互相成就。作为老板,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做自己热爱的事。如果能热爱主业,当然最好;就算暂时不热爱主业,有追求、有想法也很重要。不管是在小鹅通还是其他地方,不管是做主业还是副业,那我希望你是一个对生活、对工作有热情的人。那你是怎么看待主业跟副业的关系的?
小茶:我觉得主业和副业未必一定要有关系,它们都可以是职业的组成部分。只要主业能满足参与社会的愿望、带来认知提升、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角色满足感,这样就很好。
所谓的职业,我觉得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获取认知、互动以及生活所需收入的所有活动,你可以只有主业、可以是主业加副业,也可以是自由职业。副业的好处在于它是更自主的调节器,我身边有人做副业不赚钱,却把它当成爱好,这种状态也很棒。
不过我观察到,副业能做好的人,主业都做得不差。如果觉得主业做不好、怀才不遇,甚至认同打工无用论,这类人很少能做成事。
我作为老板,非常支持我的员工去做副业。我自己的业务会邀请擅长的员工加入,我在上海的艺术空间有海外营销等需求,都会邀请合适的员工参与。我朋友是出海业务的老板,他说“如果能给员工提供更多副业机会,让他们主业、副业都依赖我的资源,就更离不开我了”,这很直接。
我的目标是成为认知里很好的老板,在薪资上给予实际肯定,在机会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甚至会帮他们规划职业,鼓励员工去面试很好的公司。但我承认我这个想法一定仅限于小公司,百人以上的大公司或许难以实现。
帮助更多人寻找工作机会
老鲍:你是怎么把自己的经验和分享的内容,转化成付费产品的,你是怎么构建这个体系的?
小茶:我们有两种付费的产品。一种是小灶班,一节一节的,源于我们的定制化求职陪伴服务。在定制服务中,我们发现用户在简历、面试、谈薪等通用环节,以及AI、跨境电商等热门行业求职上有共性需求,于是从中筛选出相对标准化的内容,形成小灶班。内容来自于我们不同的行业的朋友,坚持不做“搜得到的信息”,因此用户评价和粘性都很高,大部分新用户是通过购买关注我们的。
还有一种叫火箭班。火箭班更像集训营,不限于求职,还包括海外生活、跨境电商等话题,接下来计划推出理财类,让大家对理财这件事情有更好的认知,没有任何的推荐性质,我们会邀请专业朋友纯科普分享。火箭班通常先以实时互动形式跟大家分享,之后做成产品放到小鹅通。
这两大类产品的研发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和自身能力,我们有信心生产出符合自己标准产品的时候才推出。
老鲍:我觉得要保证口碑,得获得双方的信任,这对人来说很重要。你的用户可能来自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行业,存在差异性。那你如何提炼共性,又怎么面对这种差异性?或者说有哪些共性痛点?
小茶:我的受众年龄主要在刚毕业到30岁出头,也有一些更资深的人。来找我们的人,大多是想转行或换赛道,不管是工作3年还是5年换行,核心需求其实是一样的,我们更多地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分享和行业内部信息,所以在方法和服务上没有太多细微区分。
在服务上,针对刚毕业的人,求职陪伴时会多帮他们关注实习机会。但整体来看,找我们的人里换工作的更多。我觉得换工作本身比较难,能帮到他们会让我们觉得很有价值。
社群互助,良性循环
老鲍:我想了解一下你的社群平时是怎么维护的?我相信你们的社群里都是特别有想法、有活力的人,你会刻意维护社群的长期性吗?
小茶:我们的社群主要通过两个平台维护。一个是叫「茶蛋圈」的信息分享付费社群。我们鼓励大家分享不同国家、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,同时会将更多职位信息提前发布在茶蛋圈,方便大家投递。每个季度我们还会组织线下分享活动,促进成员社交,我们社群的人的素质和质量非常好,我们也更有动力做这些事。
另一个就是实时互动的社群。固定在每周四,现在每周新增了一场受欢迎的职场心理内容,背后有专业心理师坐镇,过程中互动很多,相关社群也会及时更新信息。
接下来我们想要做更多的分享,把茶蛋圈做得更好。我们有很多好的工作机会、行业内部信息,都来自这些毕业的用户,甚至现在负责求职陪伴的大朋友,也是曾经被陪伴过的小朋友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焦虑的本质是为没发生的事担忧
老鲍:你的模式有点像早期的猎头,维护一群优质人才,去对接市场上的机会。现在你用社群的方式,通过提供各类服务维系两边资源,完成职场对接。你觉得这会是一种趋势吗?或者你对未来的求职方式有什么看法?
小茶:我不认为会有越来越多博主走我们这条路。毕竟,为了当博主而当博主、为了变现而当博主的人,很难坚持11年却只赚这么点钱。我始终相信慢慢来比较快。
我希望把茶蛋学院做起来,把更多的行业、不同国家行业的情况更完整、全面地介绍给大家。我觉得我们的职场在这方面的信息其实很欠缺,从报志愿、选大学到换工作,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去做的。我们的内容不限国籍和环境,之前和高校有过合作,也有高中的教导主任邀请我们给毕业生讲行业知识。
接下来的愿景或使命,就是把茶蛋学院做起来。我们希望提供相对客观、完整的信息,18岁、20岁的年轻人有了这些信息,才能做出真正的选择。我们不追风口、不刻意吸流量,只专注做好这件事。也期待未来能成为小鹅通的大客户,成为出海内容的中坚力量。
<p style="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transparent; margin-top: 0px; margin-bottom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clear: both; min-height: 1em; overflow-wr